隨著新審定的《飼料稻》等3個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報批稿的上報,至今,由中國水稻研究所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持或參與編制的第30個國家、行業、省級標準已順利完成,其余主持編制的6個標準也正在起草中。
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自1983年建所起,就十分重視以水稻為主的標準制定工作。1986年組織專業人員起草編制了國家第1個稻米類的農業行業標準NY 20-1986《優質食用稻米》,1988年編制完成了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83-1988《米質測定方法》,開啟了我國優質稻米質量檢測評價的標準化服務先河。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及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的推進,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代表全國農業系統參與了國家標準GB/T 17891-1999《優質稻谷》的編制,為有力推動全國稻米產業從育種到生產再到加工朝高產優質方向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農業標準化工作的迅速發展,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一步加大了農業標準化的編制及推廣工作力度,標準制定的范圍涵蓋了產品質量、生產技術和檢驗方法等三大類。先后承擔了18項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浙江省級地方標準DB33/T 366-2002《有機稻米》等的產品質量標準和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5117-2002《無公害食品 水稻生產技術規程》等的生產技術標準,以及浙江省級地方標準DB33/T555-2005《植物源性食品中甲醛的測定》等檢驗方法標準的制定。同時參加了國家標準GB/T 19557.7-2004《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水稻)》、浙江省級地方標準DB33/T 430-2003《食用油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檢驗細則》等的一批標準的編制工作。主持編制的《米質檢測方法》、《水稻光、溫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鑒定規程》、《食用稻品種品質》等標準被審定組專家評價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受到了農業部和浙江省標準主管部門的高度贊賞。
除了積極參加標準的編制工作外,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還十分重視標準的宣貫和培訓工作。自1999年以來,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與所內相關部門聯合,先后在1999年、2000年、2004年分別舉辦了“’99全國優質稻米生產與名牌產品創立研討會”、國家標準《稻谷》和《優質稻谷》培訓班、首期全國有機稻米生產與認證技術研討培訓班。近五年累計接受了600多人次的水稻生產和稻米檢測方法技術培訓,選派相關專家,為地方開展優質水稻生產及“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稻米標準的宣講50余場次,受訓人數達1000多人次。同時,還在相關稻區合作建立了高產優質水稻品種及無公害、綠色、有機稻米生產標準化技術指導點100多個。為深入貫徹農業部全面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要求,今年9月,還將牽頭組織舉辦全國首期水稻生產系列標準研討培訓班,由相關專家系統講解水稻的質量評價標準、食用安全評價標準、生產技術規程和檢測方法標準,力爭為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標準化及水稻生產標準化作出新的貢獻。(水稻所綜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