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組織安排,“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以下簡稱“行動”)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劉旭院士,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周云龍,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等一行6人的調研組前往陜西省漢中和安康地區,對陜西的“行動”工作進行調研督導。
調研組先后前往位于南鄭縣的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茶樹資源收集利用基地、西鄉縣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茶葉試驗站和紫陽縣城關鎮西門河村等,實地考察茶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情況。劉旭高度評價了陜西省“行動”工作,指出其為選育適宜秦巴山區茶樹新品種和促進我國北方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品種資源基礎,并對其資源普查、保護與利用的具體工作開展給予了指導。
考察結束后,周云龍在安康市主持召開了陜西調研督導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反饋會。王韜全面匯報了陜西省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情況,簡要介紹了資源普查工作的部署情況與最新進展,特別強調了茶樹資源在創新利用與精準扶貧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嚴勇敢詳細匯報了陜西省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情況,對陜西省歷次資源普查工作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重點匯報了為完成本項目采取的措施,特別是在強化組織管理、落實經費配套、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和全力推進落實等方面一一進行了說明。吉萬全就陜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與收集行動工作的主要任務、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做了匯報。
調研組對陜西省“行動”工作的組織開展給予高度肯定,認為陜西通過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把秦巴山的茶樹資源變成了產業優勢,老百姓也通過產業發展提高了自身經濟收入。調研組對陜西省資源普查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加強交流和合作。普查與征集和調查與收集要密切結合起來,人員互相交流,避免重復勞動。二是加快資源收集工作。通過填普查表要收集20-30份資源,普查與收集資源要同步進行,信息要共享。三是加強普查工作的過程管理。系統調查與收集方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方案要進一步細化。四是發掘優異資源的基礎上加強資源利用。助推產業發展形成亮點,資源要造福和回饋社會。(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