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遺傳改良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大麗輪枝菌效應因子Vd6317抑制植物抵御黃萎病的分子機理,為棉花抗病育種改良提供重要分子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雜志(The Plant Journal)》上。
由大麗輪枝菌引起的棉花黃萎病被稱為棉花的“癌癥”,是棉花生產的頭號殺手,但大麗輪枝菌致病機制尚不清楚。鑒定大麗輪枝菌潛在的致病蛋白并解析其致病機制,對棉花抗病育種改良具有積極作用。
該研究發現大麗輪枝菌效應因子Vd6317的表達增強了大麗輪枝菌的侵染能力。進一步研究發現,Vd6317直接與寄主抗黃萎病轉錄因子結合,進而改變了該轉錄因子的定位,并干擾了該轉錄因子的轉錄活性,降低了下游靶基因的轉錄,從而增強了寄主的感病性。研究結果揭示了Vd6317在大麗輪枝菌誘發黃萎病發生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解析大麗輪枝菌侵染寄主的作用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tpj.1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