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全基因序列比較發現,從禽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和從人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它們僅有不到30個氨基酸的差別。盡管有些病毒仍然保持著識別禽類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的能力,但所有從禽體和人體中分離的病毒都具有結合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的能力。這正是H7N9病毒容易感染人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員利用家禽和小鼠測試了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他們發現,從禽體內分離的H7N9病毒對雞、鴨和小鼠無致病性,但從人體內分離的H7N9病毒可引起小鼠嚴重發病,體重下降超過30%,甚至死亡。進一步分析表明,人體的H7N9分離株在小鼠體內的復制能力與致病力較強的原因是其在人體復制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由于流感病毒在哺乳動物雪貂與人類中的傳播特性非常接近,因此雪貂常用作模式動物開展流感病毒傳播的相關研究??蒲腥藛T利用雪貂測試了2株禽體H7N9分離病毒和3株人體H7N9分離病毒的傳播能力。結果也證明,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的復制能力明顯強于2株禽體分離病毒。對這5株H7N9分離病毒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測試發現,其中1株禽體分離病毒和所有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均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且1株人體分離病毒傳播效率最高。這說明,人體的H7N9病毒可經飛沫在雪貂中高效傳播。
陳化蘭解釋說,H7N9病毒對禽類的無致病性,可使它在禽類中存在而不易被發現,增加了H7N9病毒傳染給人并發生更多基因突變的機會,從而可能使H7N9病毒獲得在人與人之間的高效傳播能力。她呼吁,全球對H7N9病毒的防控絕不能掉以輕心,還應密切監測自然界尤其是人群中的H7N9病毒的變異情況,加強技術研發與儲備,并在政策與措施上有所準備,以有效阻止H7N9流感病毒在人間大流行。
(文章鏈接: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3/07/17/science.1240532.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