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監測預警創新團隊運用多模泛化關聯分析法匯集34年2481個氣象站點日度數據和全國31省市自治區2000多個行政縣區農作物產量數據,揭示了主要農作物生長各個階段氣象要素與產量的關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作物學會的《作物科學(Crop Science)》期刊上。
據悉,基于實時監測信息的農產品產量分析預警一直是農業監測預警研究工作中的難題。農業監測預警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在多年跟蹤與建模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中國農作物單產趨勢及其波動率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闡述了中國農作物區域與品種間的差異并分析了其原因。通過對大數據的多模泛化關聯分析得到中國農作物在不同生長期期間單產與各氣象要素之間的詳細關系。研究揭示了,中國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產量形成和氣象要素的時間、空間分布規律,并通過量化的形式得到各項指標的影響系數,為大范圍小區域定量預測農產品產量提供了參數依據。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有效地運用在農業監測預警工作中,通過每天氣象要素的監測對當年的農業生產進行預測和預警,并反饋到生產管理中。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相關論文以中國農科院信息所為完成單位,信息所許世衛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莊家煜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
圖1 縣域尺度冬小麥氣象(溫度)因素對產量的影響
論文鏈接:http://aic.cames.com.cn:8080/CropScience/cropScience2017-01-004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