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資源創新利用創新團隊和棉花綠色增產增效創新團隊合作揭示了棉花葉片脫落的表型變異規律及其遺傳機制,對提高棉花脫葉效率和培育機采棉品種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尖端研究雜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當前,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地區的棉花機采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化學脫葉催熟技術是機采棉綜合農藝配套技術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前提。然而,當前對棉花葉片脫落的表型變異規律和遺傳基礎尚不清楚。
該研究對383份陸地棉材料進行多環境化學脫葉試驗,發現脫葉劑在顯著提高脫葉率的同時,對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的影響微小,且棉花脫葉性狀與緯度、生育期性狀存在強相關性。同時,研究鑒定到了2個與相對脫葉率關聯的關鍵候選基因。此外,研究還發現兩個關聯位點的優異單倍型組合后,可顯著提高棉花對脫葉劑的敏感性。而優異單倍型頻率在中國高緯度地區普遍增加,使其能夠適應當地環境。該研究結果對與進一步解析棉花葉片脫落的遺傳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農業農村部棉花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3.05.007
棉花脫葉性狀表型變異規律及其遺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