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團隊在天津蔬菜示范基地組織召開了設施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集中展示天敵昆蟲、微生物農藥、蜜蜂授粉等生防技術的集成示范效果。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科學家張躍進、天津市農委副主任毛科軍、植保所所長周雪平等出席。植保所黨委書記張步江主持會議。
與會代表現場考察了以生物防治為主導、生態調控為輔助、多種環境友好型措施組合為支撐的設施蔬菜病蟲害全程防治技術集成的應用成效,詳細了解了植保所生防研究團隊研發的天敵昆蟲、微生物農藥等系列產品的應用情況。
據該項目首席專家、植保所研究員張禮生介紹,植保所生防研究團隊從2014年開始,聯合天津農學院、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針對華北地區設施蔬菜生產特點,開展以天敵昆蟲釋放技術、定殖技術為主的成果轉化示范。經過3年的技術優化和示范應用,建立了綠色安全、全程標準化、輕簡可復制的全程高效益生產技術體系。現今,按照生產日歷開展標準化作業,基地全部生產棚不使用化學農藥,全程采用天敵昆蟲、生物農藥、生態調控、蜜蜂授粉等生防技術,完全可以防控設施蔬菜病蟲害,所有蔬菜產品達到有機級別,節本增收和增產增收顯著,平均每畝節本2480元,增產10%左右,合計增收超過1萬元。同時,生態與社會效益明顯,生物多樣性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帶動周邊種植戶自發前來學習生防技術。
吳孔明指出,通過此次集中展示表明,植保所已建成一支學科完整的生物防治科研隊伍,研發了一批生物防治技術與產品并實現了產業化,構建了設施蔬菜生物防治技術體系,形成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此次設施蔬菜生物防治技術的集成推廣,實現了全程不使用化學農藥,說明生物防治完全可以解決綜合性的病蟲害防治問題,堅定了利用生防技術防控病蟲害的信心。
針對下一步生防技術集成示范的深入推進,吳孔明提出了四點要求。一要堅定不移地在設施農業中走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的道路和方向,植保所要整合資源配置、研究力量,聚焦研究目標開展協同攻關。二要針對技術使用的區域特點,制定以生物防治為主的技術規程,形成可復制、輕簡化、可推廣的技術標準。三要適應我國農業整體發展的新形勢,將生防技術融合到農業部“統防統治”體系中,帶動生物防治大規模推廣。四要認真總結在天津開展的設施蔬菜和保護地病蟲害生物防治的成功經驗,圍繞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研究大田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在更高層面上促進區域性“統防統治、綜合治理”。
陳友權對此次示范活動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植保所與天津科研院所、農業生產企業合作,構建了綠色防控增產增效綜合技術模式,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要求,將相關技術組裝到國家農業的“統防統治”體系中,擴大應用規模,增強企業積極性;針對特定作物的重點病蟲害,有序合理地組裝相應的有效技術,避免技術簡單堆砌;做好與國家主推的“蜜蜂授粉”技術的有機融合;加強聯合攻關,整合資源,不斷完善和孵化技術模式,大規模示范,形成產品品牌;因地制宜,形成區域差異化的模式,在適宜地區可復制可推廣,走出天津,走向全國。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天津市科委以及天津市植保所、天津農學院的相關領導專家共7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