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農業部關于《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認定辦法(試行)的通知》等文件的規定要求,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部屬有關單位和教育部部屬高等院校申報,然后經過農業部組織初審、專家復評、公示等程序,認定了一批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12月8日公布的入選名單中,環發所入選為7個技術創新型示范基地之一。本次申報成功是對環發所近年來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充分肯定,農業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必將為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環發所在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和技術研發上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溫室環境控制、防御玉米低溫冷害專家系統、作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孫忠富博士帶領團隊在國內較早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建立了集成監測預警、智能診斷、調控管理于一體的遠程管理系統。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形成明顯特色,已針對設施農業、農業環境、農情與災害(墑情、苗情、災情等)監測等方面,研發形成了系列技術產品。技術成果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示范與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2、“農業環境物聯網數據中心”項目為科技創新插上“翅膀”
日前農業部新聞網站對我國“十二五”期間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綜合報道,題目為“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該文首先對環發所承擔的“農業環境學科群”和“物聯網數據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報道。該新聞報道中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啟動實施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重點支持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綜合實驗室等基礎建設。在2012年農業部啟動實施的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建設中,重點推進了農業環境物聯網數據中心的建設,所研發的物聯網監控系統具有“實時感知-穩定傳輸-智能決策管理”功能,為開展長期科學實驗和應用示范提供了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通過學科群和物聯網平臺的建設,科研人員和決策管理部門能夠實時掌握全國范圍農業環境監測數據信息,及時做出科學分析和決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協同創新能力。

為加快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引導新興農業經營主體主動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切實發揮物聯網在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了各領域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進行公示,“農業環境與災害監控物聯網”研究成果榜上有名。9月8日,在重慶榮昌召開了全國農業信息化與物聯網示范工作交流會,本項研究成果在顯著位置參加了展出,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向公眾社會隆重發布推介了本次入選的技術成果。應用“農業環境與災害監控物聯網”系統,可實現農業現場各種氣象與環境數據、圖像視頻的實時采集與遠程傳輸,用戶可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農業環境和災害的監測能力,便于生產者及時掌握農作物等生長與災害動態情況,并進行快速診斷和預警。
借助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氛圍,環發所將繼續夯實農業信息化基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切實抓好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農業信息服務等工作,不斷探索創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出新的貢獻。(通訊員 王佳)
文章鏈接:“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512/t20151202_4922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