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鑒定出高效生防微生物產紫籃狀菌CEF642N的主要拮抗物質,并揭示了其對大麗輪枝菌的抑菌機制,為生物防治棉花黃萎病提供了理論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
棉花黃萎病是由絲狀真菌大麗輪枝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可造成棉花的減產甚至絕收,被稱為棉花“癌癥”之一。傳統的化學防治手段雖然能對抗棉花黃萎病,但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成為對抗棉花黃萎病的優選方案。
該研究發現的高效生防微生物產紫籃狀菌的代謝產物對大麗輪枝菌菌絲生長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以及從產紫籃狀菌中分離出的主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能顯著抑制大麗輪枝菌的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進一步研究發現,產紫籃狀菌的拮抗物質主要作用于大麗輪枝菌的線粒體和細胞膜。產紫籃狀菌通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重寄生三種途徑抑制大麗輪枝菌的生長。研究結果對開發針對棉花黃萎病的綠色農藥、生物熏蒸劑及生防菌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0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