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國農業經濟學會201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陜西省副省長祝列克致辭,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作主題報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中農辦原主任段應碧、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利、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萬寶瑞、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出席年會。會議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主持。
本次會議以“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改革”為主題,緊緊圍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這個中心議題,寬視野、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關于依法治農、依法興農和依法富農。與會專家認為,依法治農、依法興農、依法富農,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完善新形勢下的農村政策的需要。專家建議,要大力推進農村領域的法制建設;從法律上明確農民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具體內涵和實施辦法;依法推進村民自治,進一步推進農村民主規范化和制度化;培育農民的法治觀念,營造良好的守法氛圍。
關于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家指出,要保障農民承包地用益物權實現;加強農民承包地用益物權的保護;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加快農用地流轉創新;形成“分離三權”“確認五權”的農地承包經營制度;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
關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專家認為,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發展扶持力度,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支持保護;切實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立足自力更生,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中主要裝自己的糧食;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關于農村金融創新。專家認為,要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市場建設;建立農村普惠式金融;完善農村專用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農業保險;推進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積極探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
關于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專家認為,要發展經營主體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支持體系;采取區域差異化保護政策。
關于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專家認為,要明確界定集體資產、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概念和內涵;賦予農村集體資產的六項權能,讓農民分享集體資產帶來的權益;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關系,健全管理制度,促進集體經濟組織發展。
關于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專家認為,要繼續實行谷物保底收購;完善棉花、大豆目標價格管理機制;有效調控市場價格波動;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關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專家認為,要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農業發展;加大有機肥利用;繼續推動發展農墾事業。
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近2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曹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