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召開的“大豆免耕覆秸播種技術高產田實收現場觀摩會”在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舉行。由蓋鈞鎰院士等7位國內著名大豆專家對作科所國家大豆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采用免耕覆秸播種技術高密度種植的大豆新品系“中作J9083”高產示范田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測產田塊總面積5.6畝。根據樣點檢測,畝產281.23kg。在此基礎上,專家組又選擇生長均勻地段實收800平方米,折合畝產275.7kg。
專家組認為,該示范田所采用的免耕覆秸播種技術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黃淮海地區農業生產的麥秸處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難題,初步建立了基于秸稈還田的土壤培肥制度和高度輕簡化的節本生產體系,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據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韓天富研究員介紹,體系成立之初,經過全方位技術需求調研,把“精播保苗”作為黃淮海夏大豆區技術研發的重點。“十二五”期間,又將“黃淮海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作為體系重點研究任務。經過體系相關崗位科學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的通力合作,提出大豆麥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并研制成功配套播種機,該機可同時完成側向清理秸稈、側深施肥、精密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環節。同時,農藝專家系統研究了免耕覆秸條件下的品種選擇、密度設置、雜草防除、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技術和產量形成規律,育種專家篩選、培育了耐密、抗倒、抗病品種,形成了農機、農藝、配套品種有機結合的麥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體系。
活動期間,操作人員進行了免耕覆秸播種技術在玉米高茬及站稈玉米田上播種大豆和小麥的應用演示。在玉米高茬地上,播種機將秸稈和部分根茬拋撒在機具的一側,待返程作業時,又將被拋撒出的秸稈撥回,使其均勻地覆蓋在剛剛播完的地方。操作人員還利用播種機在玉米稈完全直立情況下播種大豆,種子入土深度適宜、擺布均勻,充分展示了該技術處理秸稈的突出功能。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作科所黨委書記張保明,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農機化司、種子管理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有關領導,以及農機具生產企業代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有關專家等共80多人參加了觀摩會。(通訊員 衛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