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12日,由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等單位主持的2009年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閾值研究與防控技術集成示范”項目啟動暨項目實施方案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張國良處長,我院科技局王小虎局長、項目管理處文學處長,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任天志副所長、科研處蘇勝娣處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環境化學學科主任王春霞研究員等項目咨詢專家成員以及項目執行專家成員及學術骨干等近50人出席了會議。
張國良處長在會上充分肯定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閾值研究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項目啟動會的任務,要求項目組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建立嚴格的項目管理制度,做好任務分解,集中力量,通力合作,踏實做事,潛心研究。同時還指出了在項目經費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問題,他勉勵所有項目組研究人員要發揮各自的能力,和首席科學家一起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通過土壤重金屬閾值的研究,建立重金屬的土壤環境標準,為我國農產品安全生產提供重要依據。王小虎局長、任天志副所長分別表示并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項目的實施,加強對項目的協調和服務。
項目首席科學家馬義兵研究員向專家組詳細地匯報了項目研究的科學意義、預期目標、研究內容和實施方案等內容。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及實施方案。針對匯報內容,咨詢專家組對項目的實施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就項目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隨后項目執行專家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對項目的具體實施和專家意見的落實以及經費管理工作做了整體部署。
據了解,本項目是在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以不同程度向區域性迅速蔓延,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的不斷惡化,將嚴重影響到我國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據估計,每年因土壤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300億元。全國污水灌區已有相當部分的水稻、蔬菜、水果中鉛、鎘含量已經超過了食品衛生標準,產出的“鎘米”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體健康。由于重金屬污染具有累積性、隱蔽性和難移動性,在以防為主的農產品產地污染管理中,土壤重金屬污染閾值也是對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進行源頭控制、過程阻斷和末端治理的瓶頸。因此,項目以研究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健康和生態安全風險閾值為重點,建立基于閾值的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源頭控制技術和綜合治理技術集成示范,構建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風險評價和預警體系。項目選擇四種大宗農產品產地(小麥、玉米、水稻和蔬菜)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八個重金屬(五個食品健康重金屬(Cd、As、Hg、Pb、Cr)和三個生態風險重金屬(Cu、Zn、Ni)),進行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閾值研究,同時進行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綜合防控體系研究與示范,最終對我國不同尺度的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進行風險預警,并提出應對措施。
該項目的實施,將對我國農產品產地污染等級進行劃分,并對我國優勢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風險的演變趨勢進行預測預警,從而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和治理能力,以保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