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7日,第二屆“中國-巴基斯坦棉花生物技術與育種創新國際研討會”在巴基斯坦棉花主產區木爾坦舉辦。
該研討會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以“棉花生物技術與育種創新”為主題,由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中國巴基斯坦棉花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穆罕默德納瓦茲謝里夫農業大學(UAM)和巴哈丁-扎卡里亞大學(BZU)聯合主辦的國際棉花研究學術研討會。本屆研討會在2017年11月舉辦第一屆研討會的基礎上,繼續圍繞棉花遺傳改良新技術、棉花與病毒互作機理、棉花抗非生物逆境、棉花抗蟲、棉花育種及生物技術五個議題展開報告和討論。
中方代表強調,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友好兄弟國家,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為兩國棉花研究搭建了務實合作的戰略框架,以“棉花生物技術與育種創新”為主題深入開展學術研討,將中國棉花研究新技術成果引入巴基斯坦開展合作研究,對于中巴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次研討會也是一次搭建平臺、增進友誼、促進科研人員互訪交流的學術盛會,必將推動中巴兩國關系邁上一個新臺階。
巴方高度評價了中國科學家在棉花生物技術和棉花育種方面作出的杰出工作和取得的創新性成果。此次研討會為中國、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國家棉花研究科學家提供了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棉花科技創新與廣泛合作,為中國作物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成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和轉化奠定了基礎。
張銳研究員、唐益雄研究員、孟志剛博士、穆罕默德阿里阿比德(MUHAMMAD ALI ABID)博士結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從棉花抗旱耐鹽新材料創制、棉花基因編輯、棉花功能基因組學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并就相關議題同與會代表展開了廣泛討論。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張獻龍教授研究團隊、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員研究團隊、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劉樹生教授研究團隊圍繞棉花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纖維品質遺傳改良、棉花抗蟲、棉花耐鹽堿、棉花抗曲葉病、棉花高通量基因編輯技術等方面作了精彩報告。
近年來,巴基斯坦棉花產業發展受到紅鈴蟲、煙粉虱、曲葉病和雜草等因素的嚴重制約,而我國在棉花生產病蟲害、草害控制及纖維品質改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具備了成熟的技術體系,尤其是棉花遺傳轉化技術、抗逆基因工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可以快速應用于巴基斯坦棉花生產,將為解決巴基斯坦棉花產業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來自中國、巴基斯坦、美國、伊朗、馬來西亞等國家的50余位專家作了報告,來自30余家院校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企業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大會。(通訊員 崔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