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之一,聯合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研究人員揭示了中國生態補助獎勵政策不僅能夠改善草地質量,而且可以促進牧民增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據賀勇研究員介紹,為提高草地質量和增加牧民收入,我國從2011年開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GECP),該政策是我國少數幾個投資巨大、持續時間較長的農牧民生態系統服務付費項目之一(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作為環境管理工具,不少國家開始采用PES來解決生態問題。盡管PES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其在實踐中的效果尚不明晰。
該研究結合遙感數據和牧戶實地調研數據,系統評估了生態補獎政策的實施效果。研究表明,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草地質量,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效果尤為突出。而農牧民在獲得生態補獎資金后放牧行為的改變是草地質量改善的主要原因。該研究不僅系統地評估了生態補獎政策,為進一步完善生態補獎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更重要的是,該研究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和實踐經驗,有利于推進全球草地利用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通訊員:王佳)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