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應用風險控制創新團隊利用氧化鎂納米顆粒實現了對小麥赤霉病發生和嘔吐毒素累積的有效控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赤霉病被稱為小麥“癌癥”,是世界性農業難題?;瘜W防治是赤霉病防控的主要手段,生產中常用的赤霉病防治藥劑面臨抗藥性爆發和嘔吐毒素累積等問題,因此亟需開發新型防病控毒產品。
該研究對比10種常見活性納米顆粒的生測結果,發現氧化鎂納米顆粒對禾谷鐮孢菌生長的抑制效果最好。該藥劑可有效抑制禾谷鐮孢菌孢子萌發、嘔吐毒素產生和小麥胚芽鞘定殖,與赤霉病常用藥劑多菌靈、嘧菌酯之間存在協同增效作用。其可通過氣孔進入小麥葉片組織,但不能被吸收進入禾谷鐮孢菌菌絲細胞。氧化鎂納米顆粒對禾谷鐮孢菌的毒性新機制包括胞外的氧化損傷、堿損傷和細胞結構損傷以及胞內的代謝損傷。其對小麥植株、斑馬魚和人體細胞的暴露風險均為低風險。此外,該藥劑化學性質穩定,含量豐富,鎂元素還是植物葉綠素的重要組分。該研究為減少小麥病害防控中的農藥用量和毒素污染提供了新策略。
該研究得到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郭建英)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