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是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國大多數產區不僅為一年兩(多)熟制,而且盡力在搶種搶收上下功夫。傳統的夏播時,尤其是對全秸稈覆蓋地(因聯合收獲機作業后秸稈直接拋灑地面形成的),需先將前茬秸稈清理干凈,再旋耕整地后播種,耗工耗資,耽誤農時。廣大產區迫切需要能不清理秸稈、一次下地即可完成播種、施肥等作業工序的新型耕種設備。但對全秸稈覆蓋地,如果不清理秸稈,采用現有免耕播種設備,由于田間秸稈量大或茬高,則極易造成機具入土部件掛草、壅堵和架種、晾種等問題,不僅作業質量無法保證,而且作業順暢性亦無法保證。因此,雖然不少高校、科研院及相關企業近年來研發出了不少免耕播種設備,但全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技術始終未能得到大面積實際應用,秸稈焚燒問題依然嚴禁不止,夏收季節田野烽火連天,造成環境污染、交通阻滯等已成為國人和各級政府高度關注和痛心疾首的熱點與難點問題。
近日,農業部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所長胡志超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結合完成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任務,通過深入調研和多輪方案論證,創新性提出了解決全秸稈覆蓋地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方案,以破解現有免耕設備存在的入土部件掛草、壅堵和架種、晾種等技術難題。該技術已申請2項國家發明專利。
依照該方案,已完成2輪樣機研發工作,并從2012開始,在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有關綜合試驗站和崗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已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五省進行了麥茬全秸稈覆蓋地機械化免耕播種花生、大豆、玉米等適應性試驗與示范,累計試驗示范面積500多畝。 (通訊員 陸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