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權威信息發布平臺 發揮市場信息引領作用

4月20-2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2017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針對18個品種未來10年走勢進行專題信息發布,并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現代農業、國際農產品貿易、大數據與農業監測預警、農業資源環境、農村金融與保險等6大問題進行了熱點研討。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出席開幕式作主旨講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講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致歡迎辭。開幕式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主持。
屈冬玉在主旨講話中指出,召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農業展望報告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農業管理和服務方式的重要創新。近年來在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的努力下,大會質量持續提升,各方面要高度重視、倍加呵護,把展望大會辦得越來越好,影響力越來越高。目前我們國家還是以小農生產為主,實現規模經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立足我國國情,依靠市場化信息化提升2億多小農戶利用信息、參與市場、融入產業的能力,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推動中國農業市場化信息化加快發展,為中國農業和世界農業發展再做新貢獻。
韓俊指出,中國農業展望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多年努力,已經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連續4年發布的展望報告日益受到政府決策部門和產業界的重視。作為農業生產和貿易大國,中國與全球市場互動不斷加深,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農作物種植面積和農業產量統計調查,改進農產品成本和價格的監測辦法,建立健全中國農業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體系,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新的平衡,為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提供更好的支撐。
陳萌山在致辭中表示,農業展望是信息技術服務農業發展的重要成果體現,是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系統工程,要不斷提升農業展望的科學性,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支撐政府宏觀決策。信息所持續開展農產品監測預警研究工作,在理論創新、技術突破、設備研制與系統構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要求,要長期堅持,通過創新、改革,加快完善農業展望的信息系統,使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盡快的成長為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共享、國際農產品監測預警交流和農業展望的平臺。
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執行主席許世衛研究員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7-202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2017年中國農業結構將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優化調整,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將得以緩解。未來10年,農產品市場將保持穩健發展態勢,糧食供需形勢由階段性供大于求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到2026年,稻谷、小麥、玉米主要糧食作物產量預計穩定在5億噸以上;畜產品生產向糧食主產區轉移,奶類和蔬菜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肉類產量預計增加1550萬噸,原料奶產量增加700萬噸,蛋類和水產品產量基本保持穩定。
本屆展望大會是信息所召開的第4屆大會。歷年報告展望未來的市場供需信息,對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引導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國內引起良好反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提高農產品市場透明程度,加強信息共享,發揮市場作用,提升農業預警能力,規避農業風險,推進新形勢下的現代農業發展中起到了真正的信號引導作用,逐漸成為我國農業政策制定的主要參考依據。
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二十國集團(G20)、美國農業部及國內地方、企業等的代表分別在開幕式致詞。有關部委、各級農業部門、有關科研機構、國際組織、企業的領導和專家800多人出席大會。(通訊員 雷潔)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