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知識產權繼續呈現“數量穩增 質量改善”的態勢
近日,受農業部科教司委托,掛靠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的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以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農業專利、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主要農業知識產權類型為對象,系統測算了到2013年底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農業行業知識產權密集度,以及品種權、農業專利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農業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的數量趨勢、質量狀況、地域分布、行業構成、熱點領域和優勢單位等。研究結果表明,2013年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的總體態勢繼續保持“數量穩增,質量改善”的特點。
2013年,全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為128.29%,比2012年增加28.29%。其中申請量指數為128.35%,表明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成果比上年增加了28.35%;授權量指數為136.44%,表明隨著知識產權意識和管理水平提升,將農業創新成果轉化為知識財富的獲權能力增強,農業知識授權量比上年增加了36.44%;維持年限指數為123.43%,表明農業知識產權質量不斷改善,有效農業知識產權的總維持年限比上年增加了23.43%。
從地域分布來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排列前三位的分別為山東92.07%、江蘇89.40%、北京77.84%,表明這些省的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三類都比較接近全國最高水平;而寧夏、青海和香港省市的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依次僅為2.73%、0.85%和0.77%,表明這些省的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和全國最高水平的差距十分巨大。
從單位來看,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的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值分別為99.00%、46.47%、32.58%,表明中科院的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幾乎都是全國最高水平,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值在科研單位中遙遙領先,超過了處于第二位的中國農科院的近一倍。在企業中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排列前三的分別是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04%、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1.73%和中國中化集團15.90%,表明我國農業企業弱小,農業知識產權創造主要集中在科研單位的特色非常突出,企業排名第一的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只相當于科研單位排名第一的中國科學院的四分之一。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