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和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共同舉辦的“中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培訓會”在天津召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黃修柱、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專家哈兒穆特?沙夫特博士、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巡視員陳吉順、中國農科院質標所所長錢永忠,以及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相關領導出席培訓會。
會議指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近年來取得了明顯進展,風險評估工作也得到全面推進,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因此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是關鍵,要從農產品生產全鏈條開展風險篩查識別,明確風險來源和關鍵環節,實現針對性的預警防控,從而實現依法監管、科學監管。
培訓會上,邱靜研究員首先詳細介紹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構成和職責任務,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項的發展歷程和總體情況,以及風險評估技術的發展現狀。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專家許文娜博士從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3個方面職責分工的角度,對歐盟及德國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歐洲層面和國家層面的食品與飼料安全及動物衛生組織體系,以及德國的風險交流溝通典型案例。
哈兒穆特?沙夫特博士和楊斯?舒伯特分別以“風險評估概論、植物保護產品的風險評估”“雞蛋中氟蟲腈風險評估”“非法添加劑的風險評估和重金屬風險評估”為題作了專題培訓報告,詳細介紹了如何結合膳食消費、殘留數據等開展各類污染物的風險評估。各專題報告后,還設置了分組練習和討論環節。
據悉,此次培訓會目的是為了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促進風險評估科研領域的發展與國際交流,同時也是切實貫徹中國農科院和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戰略合作協議框架內容之一。通過3天內容豐富、注重實效的培訓,學員們收獲頗豐,既開闊了眼界和視野,又拓展了思路,不但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職責內容和工作目標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而且不出國門就能對國際通行的風險評估技術方法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對于下一步鎖定風險評估工作重點,切實有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自27個省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82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相關技術機構的280余人參加了培訓。(通訊員 劉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