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制備出氨敏性增強的智能薄膜,通過顏色變化可對蝦的新鮮度進行監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
海鮮等高蛋白食品特別容易在不利條件下變質,產生大量由氨和堿性生物胺組成的總揮發性鹽基氮。研究表明,降解的高蛋白食品會產生氨、尸氨、腐胺和三甲胺,導致儲存空間的pH 值和氨含量升高。氨氣是食品變質的重要指標,開發對pH 值和氨氣敏感的智能包裝來視覺監測食品的新鮮度有重要意義。該團隊研發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一類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金屬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網絡結構的晶態多孔框架材料,具有可調控結構、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積和表面易功能化等優勢。利用環糊精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智能薄膜能通過顏色變化將蝦分為“新鮮”“次新鮮”和“腐敗”三個階段,主成分分析也輔助支持此結論。該研究制備的氨敏性增強的智能薄膜,有利于監測高蛋白食物早期的新鮮度變化,對減少食品浪費有積極作用。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廖勇鳳)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