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水稻所主持完成的國家“863”、浙江省攻關項目 “優質早秈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與開發”研究通過了成果鑒定。
該成果率先提出了利用稻米品質溫度鈍感特異材料改良我國稻米品質的技術路線,并篩選出D50等4個品質環境鈍感材料;研創了簡易、微量、快速、實用的直鏈淀粉和糊化溫度協同測定新方法;定位出穩定表達控制堊白率的主效QTL,獲得了控制稻米品質第6、8染色體關鍵區域,為利用大群體進行優質高產抗病品種綜合選育、改良稻米品質提供選擇基礎。
在此研究基礎上,育成了7個優質、高產、抗病的早秈新品種,稻米品質均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對其中“中鑒100”、“中鑒99-38”、“中優早5號” 等優質品種進行了生產技術集成、示范和推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應用3000多萬畝。以優質早秈米為主要原料開發出“農家寶”、“金健銀針”、“清香米”等優質配方米品牌,社會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