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王衍亮傳達了11月8日農業部張桃林副部長在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啟動會上的講話精神,就重點實驗室成立的背景、意義、工作基礎、運行機制和考核方法等關鍵問題作了闡述,指出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符合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和農業科技創新需求,強調開展實驗室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對重點實驗室下一步工作計劃和發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梅旭榮研究員對農業環境學科群的建設目標、主要任務、總體布局、研究方向以及運行機制等內容進行了重點講解。他提出,要充分認識農業環境學科群建設的重要性,要在“干中建、建中興”,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要充分理解學科群“綜合性實驗室-區域性實驗室-科學觀測實驗站”三級網絡體系,協同創新、分工協作,建立長期穩定的科研體系;要科學地把握好學科群建設的工作任務和研究方向;要優化機制,推動農業環境學科群突破性的發展。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群、耕地保育學科群、作物高效用水學科群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建設情況。與會代表討論了農業環境學科群工作規則、實驗室研究方向、實驗站科學觀測內容與規范,就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的合作建設機制達成了共識。
會議部署了下一階段農業環境學科群的重點工作,為農業環境學科群6個專業(區域)性重點實驗室、23個科學觀測實驗站授牌,為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據了解,農業部農業環境學科,主要研究全球變化背景下氣候變化與農業相互作用機理,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及調控,農業環境保護、監測與預警,污染與退化農田生態系統修復,農業活動對環境的作用機理及調控等。到2015年,將建設成為以1個綜合性實驗室為牽頭,2個專業性重點實驗室、6個區域性重點實驗室為骨干,30個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為延伸,層次清晰、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學科群”體系,實現由單個實驗室建設向實驗室體系建設的突破。
此次會議標志著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我國農業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由此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農業環境科技條件能力建設得到加強,聯合協作機制即將形成。(通訊員 田佳妮)

會議為科學觀測實驗站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