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1日,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在杭州召開2012年度年終工作會議。體系全體專家以及部分團隊成員120余人參加會議。
會上,首席科學家、
茶葉研究所所長楊亞軍,各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依次進行了述職匯報。
2012年,在全體專家、團隊成員以及示范縣技術骨干的協作下,體系圓滿完成年度12項重點研發任務、22項數據庫建設工作任務。針對社會和媒體關于茶葉市場質量安全問題的有關報道,及時開展調查研究和回應解答。在體系重點任務方面,篩選出的第一批5個低氟茶樹品種在湖北、四川、湖南磚茶產區示范種植663畝,提出低氟品種原料四川邊銷茶、湖北青磚茶、湖南茯磚茶配套加工技術,產品氟含量<300mg/kg;檢測了水溶性農藥樣品1386份,基本摸清我國4大茶區不同茶類(茶產品)中水溶性農藥的種類以及殘留水平,替代農藥凱恩、帕力特、阿立卡、茶蟬凈在15個省份的推廣示范面積達14萬畝次以上,前兩者的防治效果高于85%;研制完成高地隙茶園管理機6種機具、小型背負式吸蟲機,達到主要技術指標,初步研究提出了機采農藝配套技術。體系專家在支撐茶產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分析了我國名優茶發展成效、存在問題,以及產業發展趨勢,提出了政策建議;研發的茶產品中水溶性農藥的控制技術入選2012年農業部農業輕簡實用技術;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大培訓活動,全年培訓農技人員8025人次,農民40156人次。
全體專家分組討論、明確了2013年度體系重點工作任務。會議期間還召開執行專家組會議,對年度考評、站長調整、體系管理計劃、《中國現代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茶葉分冊)》編寫等進行了研究。
楊亞軍在會議總結中提出4點要求:一要具使命感,以實現國家茶產業現代化為使命,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做好體系工作,為保證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二要有科學精神,科學設計方案并按方案嚴謹實施;三要有奉獻精神,數據庫的建設,數據采集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且成效慢,工作時需要耐心、細心、不厭其煩,保證數據真實可靠;四要規范經費使用,保證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