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受邀發表農業合成孔徑雷達定量遙感綜述,該文章全面系統地梳理了作物參數合成孔徑雷達反演研究進展,回顧了當前研究現狀,點明現存問題并提出未來研究方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雜志(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上。
作物冠層參數可反映作物生長狀況和趨勢,是聯系遙感特征和作物產量的重要參數。光學遙感易受云雨天氣影響,難以獲取有效遙感數據源。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能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獲取目標地物散射信息,為作物冠層信息的及時獲取提供數據保障。
該研究梳理了現有研究相關的關鍵合成孔徑雷達特征和作物冠層參數,并總結了冠層參數反演精度的影響因素,將反演模型分為經驗模型、半經驗模型和機理模型,詳細闡述各模型的原理、優缺點與發展趨勢。同時討論了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展望未來發展方向。該研究發現,作物生長過程具有人工屬性,比自然植被生長過程更復雜,將雷達遙感機理與農學機理深度結合可精確模擬作物微波散射信息。模型構建過程中需重視發展機理模型,探索微波與作物間“真實”關系,協同極化分解技術和機理模型增加合成孔徑雷達特征的可解釋性。該研究為積極探索融合新興技術,擴大作物冠層參數反演模型的應用范圍提供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姬悅)
原文鏈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69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