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項目針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日益嚴峻,監測預警方法、防控技術體系以及相關操作規范等研究基礎較為薄弱的現狀,組織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研究領域的優勢隊伍,共分8個課題,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吉林省農科院、新疆農業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共同承擔。
經過5年努力,項目組圓滿完成了各項研究任務和考核指標,研究創建了農田面源污染監測技術,構建了全國農田面源污染監測網絡和預警平臺。基本查清了全國農田面源污染底數、重點區域和重點模式,闡明了農田面源污染的來源、排放途徑、形態分布和季節性發生規律,界定了不同類型農田在區域產流、排污中的相對作用,揭示了各項農藝措施的減排效果與減排機制,初步提出了農田氮磷化肥投入閾值,分區、分模式集成了農田面源污染最佳農藝減排技術并進行了大面積示范推廣,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項目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共獲得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相關專利授權22項,發表文章151篇,出版專著6部,制定技術規范16項,其中已發布12個,制定技術標準6個,獲軟件著作權16項,培養了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通訊員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