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牽頭開展了微塑料對棉花危害的研究,發現微塑料可被棉花幼苗吸收,顯著影響棉花幼苗生長,并改變了其基因表達和代謝途徑。研究結果為微塑料對地膜覆蓋作物的毒性評價和污染修復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地膜具有增溫、保濕、除草等作用,在棉花生產中廣泛使用。但地膜降解造成了棉田中微塑料的大量積累,微塑料對棉花的不利影響尚不清楚。
該研究利用熒光標記的聚苯乙烯微塑料,追蹤到棉花根部通過質外體途徑吸收和運輸微塑料。微塑料能夠明顯抑制棉花幼苗生長,且誘導了棉花幼苗的氧化應激反應,激活了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徑,導致木質素和類黃酮積累,同時影響了棉花蔗糖代謝。研究結果從表型-細胞-基因-代謝等多個層面系統評價了微塑料對棉花的影響,為棉田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和修復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