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作物科學研究所召開了創新團隊暨課題組考核評估會議,對首批進入院科技創新工程第一批試點的16個創新團隊一年來的建設發展及相關課題組近5年來的科研進展進行考核評估。
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33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按照學科領域組成三個專家組,對創新團隊和課題組進行分類考核評估。
專家組一致認為,通過科技創新工程的引領帶動,
作科所第二個五年期(2009-2013)科技創新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在作物種質資源基礎性工作與種質創新利用、重要性狀基因克隆與功能解析、作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方法研究、轉基因育種技術體系構建、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栽培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等方面進展顯著,取得了一批標志性重大成果。相比于第一個五年期(2004-2008),發表研究論文的“量”和“質”均有顯著提高,SCI收錄論文數由335篇上升到730篇,增長了1倍多,其中2013年在
Nature、Nature Genetics、Developmental Cell、Plant Cell等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11篇,顯示出研究所在作物科學基礎研究方面的國際競爭力;獲得授權專利由37項上升到91項,大大提高了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審定新品種由62個上升到99個,大豆、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新品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由11項上升至2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3項。專家組還圍繞創新團隊建設目標,在研究方向頂層設計、研究內容聚焦、重大科研成果培育、人才引進與培養以及今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有關課題組的研究進展,對加快后續6個新的研究方向創新團隊的建設進行了討論。
隨后,萬建民所長主持召開
作物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討論了考核評估結果,并就進一步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及今后研究所科研工作重點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物種質資源領域的創新團隊要結合育種需求深度挖掘可以有效利用的種質資源,抓緊完善現有種質資源評價信息,更好地為育種家服務;作物分子生物學領域創新團隊要加強基礎研究與生產應用的結合,注重研究解決生產上的科學問題;作物遺傳育種學領域創新團隊要結合國務院辦公廳109號文件精神,積極參與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加強科企合作;作物栽培生理學創新團隊要繼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水平。
“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看”。通過此次考核評估,
作科所進一步明確了6大學科領域的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有力推進了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