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環保所和中國-歐盟政策對話支持項目辦具體承辦的中國-歐盟農業生態補償政策研究合作項目大理示范點技術研討會7月28-29日在大理召開。
7月28日,會議代表赴大理州鳳儀農科所、喜洲鎮作邑原種場、鄧川生物發酵床、羅時江生態濕地公園進行了技術考察參觀,對大理州農田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程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大理州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補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指導和建議,同時對大理州在該方面的成功措施和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
7月29日舉行了研討會開幕式,農業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沈立萍副處長、我院唐華俊副院長、大理州政府李雄副州長發表講話。
沈立萍副處長簡單介紹了中國-歐盟農業生態補償合作項目的背景,同時希望中國、歐盟的項目專家能發揮專業特長;項目實施單位和示范點發揮綜合優勢,齊心協力,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唐華俊副院長強調,作為解決生態與環境問題的經濟手段之一,生態補償日益受到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重視和認可,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相關科研機構等對生態補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中國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仍然存在多種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我國農業科研戰線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有義務也有責任為此做出貢獻。他強調,要通過加強合作,發揮各個研究所的專業特長,著力解決當地農業發展中的難點和重點關鍵技術問題,特別是影響農業發展的生態問題,讓科技工作和科研成果在示范點上生根、開花、結果,希望得到中國政府、歐盟委員會和農民的認可;他表示,在農業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天津、江蘇、安徽和云南4個示范點地方政府和相關研究所的鼎立協作與支持下,通過努力,讓中國-歐盟農業生態補償合作項目取得豐碩的果實,為中歐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李雄副州長指出,中國-歐盟農業生態補償合作項目技術研討會在大理召開,是對大理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充分肯定、鼓勵和鞭策。大理州是典型的山地農業州,長期以來,大理州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前大理州正在起步開展探索洱海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補償政策等方面的工作,此次研討會在大理召開,給大理州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農業生態補償經驗的機會。大理州將以此為契機,扎實工作,力爭中國-歐盟農業生態補償合作項目在大理取得豐碩成果。
研討會上,歐盟專家Walter Froelich、Michael Jackman、Joachim Nibbe、Tricia Marcouse以及大理州人大尚榆民副主任,環保所唐世榮,江蘇省農業環保站萬曉紅,中國農業大學李志芳、安徽農業大學馬友華等專家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的研究進展情況,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議。
來自天津、江蘇省、安徽省、云南省四個省縣(市)項目示范點的有關專家以及農業部、我院、環保所等代表7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環保所所長高尚賓主持。此次會議的成功召開,進一步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政策的研究,同時也促使大理州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補償工作邁上一個新的水平。(環保所 居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