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揭示了堿處理抑制燕麥葉綠素積累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土地鹽堿化是我國面臨的重要生態問題,其中堿脅迫對作物產量的抑制作用高于鹽脅迫,危害性更強,然而這種內在原因仍不是很清楚。燕麥作為我國北方及西北地區優勢特色糧飼兼用作物,具有耐鹽堿特性,被認為是改良鹽堿地的先鋒作物。通過對燕麥的鹽堿脅迫的蛋白組比較研究發現,在堿脅迫下,蛋白coproporphyrinogen III oxidase,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下調從而阻礙葉綠素合成,蛋白Pheophorbide aoxygenase上調加速葉綠素分解。與單堿脅迫相比,外施精胺可促進葉綠體結構、根系生長及抗氧化相關蛋白表達量升高,提高燕麥抗堿性,可為鹽堿化土地燕麥栽培及抗性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原文doi: 10.3389/fpls.2021.627129
圖 3個處理下各重復間蛋白組數據聚類熱圖
CK:對照;AS:堿脅迫; Spm:外源精胺; L:葉片;R:根;1:重復1;2:重復2; 3:重復3
圖 對照與堿脅迫處理間葉片差異表達蛋白的A)GO與B)KEGG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