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木泰華研究員主持,河南工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
飼料研究所等7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甘薯淀粉生產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通過了由中國農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由孫寶國院士等7位專家組成的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篩分法制備甘薯膳食纖維及磷酸氫二鈉法提取果膠的連續化生產工藝、酶法制備葡萄糖產業化技術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木泰華介紹,該成果針對甘薯淀粉生產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加工技術落后、能耗高、附加值低、環境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發明了高品質甘薯淀粉高效制備關鍵技術,研發了甘薯專用破碎機、立篩等核心設備及銼磨機的關鍵零部件,優化了工藝,顯著提高了甘薯淀粉提取率和白度,能耗降低30%以上。科研人員建立了從甘薯淀粉廢液中分離蛋白的新技術,實現了甘薯蛋白的產業化生產,明確了甘薯蛋白的營養與功能特性;發明了從甘薯淀粉廢渣中連續化提取膳食纖維和果膠的新技術,研制了物理、化學改性關鍵技術,顯著改善了產品的物化功能特性;研發了復合酶定向同步降解甘薯渣制備甘薯復合功能寡糖技術,建立了酶解甘薯渣生產葡萄糖新工藝,葡萄糖純度達96%以上。該成果對延長我國甘薯產業鏈條,開辟甘薯蛋白、膳食纖維、果膠、寡糖等資源利用途徑,全面提升甘薯加工產品品質、改善全民營養健康、實現甘薯高值化利用具有戰略意義。
該成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其中授權10項;發表論文54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2篇;出版中文專著2部,參編英文著作1部;成果已在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等甘薯主產區的龍頭加工企業中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通訊員 高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