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鎮的中雙11號和中油雜19的種植基地,3架自動巡航的無人機正在進行農藥噴灑作業,引起當地種植戶和農技人員的濃厚興趣。這是今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油菜主產區召開的油菜產中機械化管理系列示范培訓會之一。

據油料所研究員、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病蟲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劉勝毅介紹,油料所針對油菜產中輕簡化和機械化程度低,傳統菌核病的防治技術滯后、費時耗工等油菜生產發展的制約因素,在國內率先研發并推廣了油菜產中管理及菌核病防控全程輕簡化、機械化技術集成。
該技術體系由芽前封閉除草機械化技術、油菜 “一促四防”(防菌核病、防花而不實、防早衰、防高溫逼熟、促進后期生長發育)無人機噴藥技術、油菜新型化學干燥技術、秸稈(菌核)快速腐解技術等4個核心技術組成,是油菜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原來的產中管理操作前移、后推或者省去,并集成主要的關鍵操作技術,從而大幅降低管理成本,使油菜產中管理也變成一門“懶漢”技術。
技術骨干程曉暉介紹,現場噴灑作業的植保無人機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控制算法和導航系統,可以實現斷點巡航,自動避障,全程自主飛行,無需人工搖桿操作,定位精準度達厘米級。而藥劑中添加的助劑是一種全新的植物源表面活性劑,具有綠色環保、成本低廉、強滲透性和擴展性和耐雨沖等特點,可強化農藥的效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據介紹,2013年以來,油料所先后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安徽、江西、江蘇等油菜主產省份的15個地市建立了萬畝以上的核心示范區,輻射面積達100萬畝。示范結果表明,油菜產中管理及菌核病防控全程輕簡化、機械化技術體系與傳統技術相比,成本降低2/3以上,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8%以上,化肥農藥減施20%以上,油菜增產15%以上,畝綜合效益增加100元以上。
劉勝毅表示,團隊將圍繞國家油菜產業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力度,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油菜產業綠色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通訊員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