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萌山回顧了10多年來我國優質小麥的發展歷程,建議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良種補貼力度,免費向農民提供優良品種,通過加強旱作品種和旱作技術的研究來實現全國9000萬畝旱地小麥的全面穩產增產。他指出,中國農科院正在實施科技創新工程,“頂天立地”是全院確定的創新目標。其中,“立地”就是研發在生產中發揮重大作用的新品種和其它實用技術,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保護環境發揮重要作用。“中麥175”就是實現小麥“立地”目標的重要品種,已被列為中國農科院重點推廣成果。對“中麥175”的推廣工作要立足于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服務,立足于適應以機械化為主體的新型技術路線,立足于良種與惠農政策相結合,立足于提高糧食生產效益,推進“中麥175”增產模式研究。陳萌山要求,要把品種、栽培、施肥等技術組裝起來,通過協同創新,實現產量新突破;要研究并推廣“中麥175”的簡化栽培技術,切實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環境,實現增產增收;要把“中麥175”作為增產增效模式品種,加大支持力度,以此帶動中國農科院小麥育種水平的全面提高。
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中麥175”實現了早熟、高產穩產、節水節肥、綜合抗性、優良面條品質和廣泛適應性的良好結合,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區域代表性品種。與會人員充分交流了“中麥175”的推廣經驗并討論落實了2013年秋播的高產方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