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東亞地區熊蜂多樣性面臨著氣候變化與植被變化的巨大威脅,并提出了不同熊蜂類群的保護措施,為傳粉昆蟲保護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農業、生態系統與環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
熊蜂是一類十分重要的傳粉昆蟲,在維護陸地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幾十年來,受眾多因素影響,歐洲和北美等地區熊蜂等傳粉昆蟲多樣性急劇下降,大量物種瀕臨滅絕或者滅絕,對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人類食物供給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引起多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幾年來,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先后頒布保護傳粉昆蟲的國家戰略規劃,保護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傳粉服務。
東亞地區是全球熊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但是該地區熊蜂本底資源調查完成較晚,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有待進一步的評價。該研究以東亞地區特有的29種熊蜂為材料,利用物種分布模型,分析了未來氣候變化與植被變化對熊蜂分布的影響。結果顯示,到2050或者2070年,東亞地區59%-93%的熊蜂物種分布范圍縮小,一些地區物種數量明顯下降,3%、10%-17%、7%-28%的物種將變為極危種、瀕危種和易危種。同時,科研人員根據熊蜂分布的植被特點,提出草原植被、森林植被、農田植被以及混合植被熊蜂的保護措施。該研究探明了環境變化對東亞地區熊蜂多樣性的威脅程度,為傳粉昆蟲資源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通訊員 謝文聞)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19.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