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結果揭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管理制度規范,科研儀器設備運行使用效率高,對外開放共享成效明顯,考核結果為優秀,在全國373家開放試點單位中名列第4,獲得國家財政120萬元后補助經費作為獎勵。
把握時代脈搏、提前謀劃布局。近年來,加工所結合工作實際,提前謀劃、分類布局,在中央出臺《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前就建立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開放平臺、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中心、農業農村部農產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三大科研平臺及專職技術服務隊伍。借助國家農業科技工程的東風,截至2017年底,研究所90%以上的大型儀器集中在儀器平臺統一管理,由專職隊伍運行維護,有效避免了大型儀器重復購置,極大提高了儀器資源使用效益。
建全規章制度、保障規范運行。按照創新工程的要求,研究所在人、財、務等方面建章立制,先后出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重點實驗室分析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農科加工辦[2013] 93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人員管理辦法》(農科加工辦[2014]55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部農產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服務管理辦法》(農科加工辦[2017]25號)等十余項管理制度,為確保大型儀器規范使用、高效運轉提供制度保障。
淬煉支撐隊伍、精進技能內功。針對檢測平臺、測試公司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涌現的現狀,加工所按照“三個面向”的要求,組織平臺技術隊伍苦練內功,圍繞農產品營養組學技術、農產品危害因子非靶向篩查技術、電子感官分析技術等食品營養與健康的前沿新技術進行深入挖掘、不斷探索,與國際大公司聯合研究開發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贏得了客戶、用戶的良好口碑。不但為研究所實施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還向清華大學、中科院、熱科院、廣安門醫院、航天神州生物集團等10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提供了優質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鼓勵合作創新、多形式“敞開大門”。研究所自2016年起,在院科技局的指導下積極推動大型儀器設備共享,與所內外優勢科研團隊合作開發新方法,與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學科群重點實驗室合作,發揮互補優勢開產測試服務,與國際一流科學儀器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面向國際前沿,打造和提升服務能力,與行業兄弟院所切磋交流提升實驗技能,與國際公司共同開發新型儀器、升級版本和拓展新功能,對大型儀器開發和管理模式進行積極創新探索和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加工所特色的開發管理新路,得到各界廣泛贊譽。
據悉,本次考核工作是根據中央改革辦督查組的要求,由科技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針對大型儀器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考核評價。通過考核旨在提高我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使用效率,以更好的發揮其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應有的效用。該考核是近年來首次開展的全國范圍評價,共有21個部門、373家單位參加考評。(通訊員 杜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