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協同創新 助力奶業提質增效
10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主辦的“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現場觀摩會在銀川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王和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出席會議。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主持會議。
會議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牧醫所副所長張軍民研究員的“2017年奶牛綠色提質增效項目總體實施情況”研究進展情況匯報,觀摩了項目核心示范基地寧夏賀蘭縣賀蘭中地生態牧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地牧場”)。
陳萌山指出,中地牧場自2015年成為中國農科院“奶牛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的核心示范基地以來,經過2年多的發展,無論是奶牛的生產效率還是生鮮乳的品質,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通過與技術推廣部門實現“無縫對接”,牧醫所等科研院所研發的“優質粗飼料高效生產利用技術”等5項提質增效技術“落地生根”。通過在中地牧場進行集中應用示范,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在寧夏自治區147個奶牛場“開花結果”,實現了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推廣,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的模式和經驗,值得大力推廣。
陳萌山強調,目前我國奶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已經到了亟需通過科技推動、引領、支撐的歷史階段。“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通過科技解決奶業問題,助推奶業發展是科研單位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牧醫所牽頭的“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項目”在寧夏的成功實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科院賀信精神的具體行動,做到了面向了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中國農科院要做好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乃至面向全國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作用,充分發揮科技集成示范和科研部門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王和山指出,奶業是寧夏的優勢產業,要充分發揮寧夏區域資源優勢,著力提升市場競爭、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三大能力。近年來,寧夏與中國農科院等大院大所密切合作,大力實施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等合作項目,推廣了一系列綠色提質(節本)增效技術,為寧夏奶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寧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劉長青、寧夏農牧廳廳長王文宇,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農業部畜牧業司奶業處副處長鄧興照,寧夏農林科學院院長周東寧、寧夏農牧廳首席獸醫師羅曉瑜,全國畜牧總站飼料行業指導處處長劉海良,院成果轉化局局長王述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文學,牧醫所所長秦玉昌以及來自中國農科院、寧夏農牧廳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80余人參加了觀摩會。(通訊員 高冰清)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