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遺傳學會和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水稻突變體、功能基因和生物技術育種研討會”于2006年4月1-2日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海南陵水南繁基地召開。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研究員,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所長薛勇彪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韓斌研究員,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錢前研究員,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左建儒研究員,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俞志華等有關領導出席了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從事水稻基礎研究和育種研究的158名科學家參加了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研討會由錢前研究員主持。
會議針對突變體的收集和創制、功能基因組學、生物技術育種三個方面進行學術交流,先后有26位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李家洋院士的“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機制”、薛勇彪研究員的"中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進展"、 程式華研究員的"中國超級稻最新進展"、顧銘洪教授的“廣親和基因的理論與實踐”、韓斌研究員的“秈粳基因組的分化的比較研究”、葛頌研究員的“稻屬的系統發育重建--兼論栽培稻的起源”、羅達研究員的“水稻中調控小穗發育的遺傳因子”、薛紅衛研究員的“水稻種子發育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劉耀光教授的“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和雜種不育的分子基礎”、種康研究員的“BR信號與水稻發育控制”、姚海根研究員的“南方粳稻育種中急待解決的一些問題”等報告引起了熱烈反響。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連續兩屆“水稻突變體、功能基因和生物技術育種研討會”開得都很成功,為從事基礎研究和育種研究的科學家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希望定期召開并形成制度,為全國從事水稻基礎研究和育種研究的科學家搭起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水稻所 徐親陽)
分享到
第二屆全國水稻突變體、功能基因和生物技術育種研討會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南繁基地召開
發布時間:2006-04-07
|來源: 水稻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