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獲悉,由該所主持完成的“全國煙草有害生物調查研究”獲得2015年度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個獲得農業類特等獎的項目。
據悉,“全國煙草有害生物調查研究”項目于2010年正式啟動,全國35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聯合23省產區公司,歷時5年多時間,重點加強了對有害生物種類普查與鑒定、種群遺傳分化、有害生物檢測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是系統調查了全國23個省(區、市)煙區的病、蟲、雜草及天敵種類,發現并鑒定31種中國煙草新紀錄病害及3種天敵昆蟲新種,為研究病害的發生規律、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據。其中,煙草麻孢菌根腐病、殼二孢莖枯病等病害屬世界范圍內首次報道。二是系統分析了主要有害生物類群的遺傳多樣性并對種下階元進行了鑒定;首次建立角斑病菌鑒別寄主體系,并劃分了生理小種;鑒定并明確了黑脛病菌等主要病原種下階元的變化,為開展煙草抗病育種、合理品種布局以及制定科學的綜合治理方案奠定了基礎。三是系統構建了13種煙草主要病害的檢測技術體系,實現對主要病原的快速、多重、定性或定量檢測,為監測預警提供參考。國內首次制定了煙草品種抗蟲性評價技術規程,并發布行業標準,填補了煙草品種抗蟲性評價方法的空白。四是系統研究了煙草根結線蟲定殖真菌的多樣性,分離得到4株具有產幾丁質酶活性和較高生防潛力的卵寄生真菌新記錄種,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煙草根結線蟲定殖真菌的種群。五是對煙草青枯病、野火病、靶斑病、黒脛病、曲葉病病原的全基因組或轉錄組進行了測序和分析,為開展致病機理、培育抗病品種工作奠定了基礎。六是構建了適用性強、可操作性好的煙草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統,為有害生物監測、管理提供了高效信息平臺。
項目實施5年來,獲授權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3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累計培訓煙技員3.8萬多人次,技術咨詢指導和培訓煙農17萬多人次。在全國主要煙葉產區建立病蟲害綜合治理示范區,累計應用面積達766萬畝,累計輻射面積達3240萬畝。該項目成果為煙草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技術支撐和相關產品,為開展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培養和鍛煉了植保隊伍,整體提高了煙草有害生物控制水平,保障了我國煙草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確定了主要煙區重大病蟲害治理對策并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通訊員 遲立鵬)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