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江西省農業廳聯合主辦,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承辦的“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與推廣活動”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禮祖、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江西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巖波等出席了活動。活動由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巡視員楊澤釗主持。
宗錦耀在開幕式講話中表示,實施農產品加工創新驅動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決定力量,是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保障食物安全和有效供給的基礎支撐,更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宗錦耀指出,必須牢牢抓住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交匯形成的歷史機遇,把各種力量凝聚到科技創新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創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成熟技術推廣應用、創新人才隊伍與科技研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他要求,必須堅持以促進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影響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創新;必須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必須堅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方向,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國際化。
戴小楓表示,作為首批進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的試點單位,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將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戰略目標,與全國農產品加工科研單位緊密協作、協同創新,圍繞影響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問題,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智力支撐,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實現加工夢、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活動期間,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發布了2014年度農產品加工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強受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委托發布了“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發展報告”。中國農業大學胡小松教授受邀作了題為“農產品加工在現代農業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專題學術報告。分領域開展了糧油加工、果蔬加工、畜產加工技術現場對接活動和重點區縣招商活動,現場達成技術合作意向168項,技術成果轉讓7.39億元,現場簽約3.56億元。此次活動共征集到成熟技術與企業技術需求700多項,現場有147家單位展覽展示了技術成果、產品與裝備。
作為我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的國家隊、領頭羊、排頭兵,中國農科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在本次創新與推廣活動中達成合作意向18項,合同金額超過1億元,現場簽約2項2000萬元,充分體現和發揮了國家隊的引領作用。
來自全國各地400余家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參加了活動。(通訊員 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