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蟲害生物學創新團隊,聯合德國烏爾姆大學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相關人員,采用大尺度取樣對我國22個省近200個蜂場的意大利蜜蜂和中華蜜蜂,進行了蜜蜂殘翅病毒的流行、群體遺傳和進化重構分析,厘清了我國蜜蜂殘翅病毒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和季節性變化特點。該研究有助于揭示蜜蜂殘翅病毒的來源與進化歷史,更有助于理解病毒動力學變化及對生態中其它授粉昆蟲潛在的感染風險。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國際上主要流行的觀點認為蜜蜂殘翅病毒的流行與蜜蜂寄生性病害——狄斯瓦螨最相關,而狄斯瓦螨被認為最原始寄主為我國中華蜜蜂,而后傳入意大利蜜蜂,從而由于蜜蜂殘翅病毒較強的傳播能力成為意大利蜜蜂健康發展的最重要威脅之一。然而該病毒在我國的流行情況及是否與國際最主要流行毒株基因型是否一致仍不清楚。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意大利蜜蜂流行的主要蜜蜂殘翅病毒基因型與歐洲主要流行型相一致;而我國中華蜜蜂對該病毒的整體感染率并不高,更不是歐洲主要流行基因型;另外,相比較意大利蜜蜂,中華蜜蜂的蜜蜂殘翅病毒具有更高的遺傳多樣性,表明我國意大利蜜蜂流行的蜜蜂殘翅病毒可能來源于歐洲,而中華蜜蜂具有更強的進化手段抵抗該病毒。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謝文聞)
原文鏈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861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