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來自家養水禽的弱毒新城疫病毒在雞的氣囊中連續傳代后,通過準種的體內自然選擇,進化為對雞高致病性的強毒,此發現為動物傳染病預警預報提供了重要借鑒。相關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的著名國際學術期刊《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據該團隊首席科學家丁鏟研究員介紹,新城疫是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烈性傳染病,給世界養禽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是國際獸疫局(OIE)規定的必須上報疫病。然而,自然界野生鳥類存在的大量天然弱毒株,一定程度已成為我國養禽業的潛在威脅。
該團隊經過數年攻關,將分離自鴨群的新城疫天然弱毒株分別經過雞胚和雛雞氣囊連續傳代,獲得一系列變異株,生物學特性測定表明毒株之間的毒力差異顯著,但基因組序列卻幾乎相同。隨后對病毒融合蛋白位點F0進行高通量測序,經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變異株之間僅在數個氨基酸之間有變化,且不同的病毒序列以典型的準種形式共存于一株病毒中,但比例有明顯差異。這些準種在易感雞體內的復制速率差異很大,強毒準種要比弱毒準種快約80-100倍,通過自然選擇,逐漸實現了強毒準種對弱毒準種的替代,從而導致雞的臨床發病。
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病毒的準種形式在新城疫病毒毒力演化中的作用,同時為新城疫流行病學監測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訊員 張北民)
相關鏈接:http://jvi.asm.org/content/early/2015/12/08/JVI.01801-15.long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