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七屆農業環境科學峰會在京召開
回顧環發所走過輝煌60年
發布時間:2013-12-20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12月16-17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主辦的“第七屆農業環境科學峰會暨全國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峰會的召開正值環發所創建60周年,會議全面回顧了中國農業氣象及農業環境科研60年的發展歷程。會議由環發所所長梅旭榮主持。
大會以“農業環境科學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院士、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艷、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院士等專家分別就“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發展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科技創新”等重大科學問題作了專題報告。本次會議的召開,對于加快現代院所建設,提升農業氣象和農業環境科學研究水平,發揮農業環境科技在保障糧食安全和建設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建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梅旭榮介紹,1953年3月6日,在我國國民經濟百廢待興之際,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的農業氣象組成立,開啟了環發所農業氣象和農業環境科學事業艱難曲折的創業歷程。60年來,環發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始終在科學道路上耕耘探索、自強不息,“觀天察地”6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孕育了燦爛的創新文化。
60年來,環發所的發展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有關部委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農業部、中國農科院領導對環發所建設和發展傾注心血并寄予厚望。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院士為環發所創立60年撰寫寄語:“六十年牢記使命,矢志不渝,發展農業環境科學事業,支撐現代農業發展,成果豐碩;新時期創新為魂,潛心科研,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引領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再立新功”。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等領導對環發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期望環發所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好機遇,進一步聚焦農業環境領域科學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努力拼搏,再創佳績,并祝愿環發所擁有美好的未來。遼寧省農科院的孫占祥副院長代表兄弟單位向環發所表示祝賀。陶毓紛、高清竹分別代表老干部和青年科研人員發言。青年科研人員向為農業氣象和農業環境科研事業貢獻畢生精力的老同志們頒發榮譽證書,感謝他們為農業環境科研事業奠定基石,承諾將事業繼續傳承。
來自全國28個省(市、區)的40多個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氣象部門的36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梅旭榮介紹,1953年3月6日,在我國國民經濟百廢待興之際,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的農業氣象組成立,開啟了環發所農業氣象和農業環境科學事業艱難曲折的創業歷程。60年來,環發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始終在科學道路上耕耘探索、自強不息,“觀天察地”6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孕育了燦爛的創新文化。
60年來,環發所的發展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有關部委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農業部、中國農科院領導對環發所建設和發展傾注心血并寄予厚望。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院士為環發所創立60年撰寫寄語:“六十年牢記使命,矢志不渝,發展農業環境科學事業,支撐現代農業發展,成果豐碩;新時期創新為魂,潛心科研,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引領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再立新功”。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等領導對環發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期望環發所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好機遇,進一步聚焦農業環境領域科學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努力拼搏,再創佳績,并祝愿環發所擁有美好的未來。遼寧省農科院的孫占祥副院長代表兄弟單位向環發所表示祝賀。陶毓紛、高清竹分別代表老干部和青年科研人員發言。青年科研人員向為農業氣象和農業環境科研事業貢獻畢生精力的老同志們頒發榮譽證書,感謝他們為農業環境科研事業奠定基石,承諾將事業繼續傳承。
來自全國28個省(市、區)的40多個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氣象部門的36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