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豬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豬耳面積性狀主效基因挖掘研究上取得新進展,國際上首次發現了位于豬5號染色體上的耳面積性狀主效基因,為我國地方豬種特色性狀遺傳調控機制研究、加快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豬新品系選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據團隊首席科學家王立賢研究員介紹,我國地方豬種耳大小和形態具有豐富多樣性,耳大小已經成為了品種特異性標志之一,針對其分子調控機理研究可以為豬種特異性種質鑒定提供分子輔助依據。王立賢團隊在這一研究領域率先應用高通量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芯片,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GWAS)將耳面積性狀全基因組顯著關聯區間定位于5號染色體上10.78-Mb (30.14-40.92 Mb)的片段。繼而應用了標記輔助分離分析(MASS)、家系共享單倍型分析、選擇性清除分析等前沿技術,將區間縮小至約450-Kb范圍內,僅含有2個已知基因WIF1和LEMD3。最終,通過基因功能分析,確定WIF1基因為豬耳面積性狀主效基因。
研究結果已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2014年第7期。(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1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