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團隊開展了揭示了不同種植模式下,棉田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及其對棉花生長、水分利用率和產量的影響關系。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工業作物與產品(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上。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原料作物之一,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高溫和干旱天氣頻繁,因此有效利用水資源對棉花優質生產至關重要。麥套棉、麥后直播棉和棉花單作是我國黃河流域棉區的主要種植模式,研究不同種植模式下農田土壤水分變化與棉花生長發育動態及其交互作用,對棉花生產的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發現土壤水分變化受麥棉種植模式和土壤干濕的影響,干旱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時空異質性、降低了自相關性。麥棉種植模式改變了棉花各生育期及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特征。麥棉兩熟制相較棉花單作的產量限制是由于其根系小、吸水能力弱;麥后直播棉根系最大生物量小,在濕潤氣候條件下水分利用率高;麥套棉具有更大的根系,在干旱和濕潤氣候條件下均可推廣。該研究是氣候智慧型農業的重要實踐,對不同種植模式下的棉花生產具有指導意義,為棉花智慧栽培提供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2.1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