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支持下,8月25-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多媒體技術研究室主任周國民率領科研人員赴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進行了果業信息化調研,并針對當地生產需求,將數字果園階段性研究成果在蘋果主產區陜西洛川縣落地應用。
針對當地果園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應用需求,信息所科研人員利用果園環境信息采集和病蟲害遠程感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試驗果園中安裝了蘋果樹生長環境信息監測設備和病蟲害感知傳感設備,運用超聲波、紅外線等先進傳感技術手段實現了蘋果園內的空氣溫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壓強、降雨量、光合輻射、不同土層的土壤溫度和土壤濕度等參數信息的實時采集,以及果園病蟲害發生情況的遠程感知;還利用果園病蟲害監測物聯網系統的建立為洛川蘋果病蟲害防治和農藥監管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信息所數字果園研究團隊正在進行的果園物聯網、果樹生長模擬模型等相關科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水果產業作為我國種植業的第三大產業,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國水果產業發展也面臨單產低、果品質量安全隱患、病蟲害防治體系和綜防意識薄弱、果園整體效益不高、果園管理費時費工、機械化管理水平低等難題。因此,突破傳統果業的限制,發展現代果業是我國水果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由信息所主持的863課題“基于模型的果園與油菜作物生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就是針對水果產業發展中的信息科技需求,開展果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在數字水平上對果園生產、管理、經營、流通、服務等領域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和智能化控制管理,將為現代果業發展提供信息科技支撐。(通訊員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