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農業部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制造的“四行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機”和“八行花生撿拾聯合收獲機”經新一輪優化設計,其技術性能尤其是自動限深挖掘等智能化控制技術日趨成熟。
據悉,花生是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優勢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7000多萬畝。隨著新疆和東北地區花生種植面積快速增長及傳統產區規模化生產發展,國內對高效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裝備需求日趨迫切。
為滿足我國高效花生聯合收獲裝備市場需求,在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持續支持下,農機化所土下果實機械化收獲團隊針對“四行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機”的總體配置、清選質量、智能控制及可靠性等進行了系統優化和全面提升,重點攻克了收獲臺按壟獨立自動限深多壟組配同步挖掘、雙風系彈齒篩無阻滯清選、電液一體智能化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優化提升后的新一輪樣機分別在江蘇南京、泗陽等地開展了田間收獲性能試驗。試驗表明,該設備仿形自動挖掘限深、自動卸料等精準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挖掘、起秧、秧蔓輸送、清土、交接合并、摘果、清選、去雜、排秧、集果、卸果等作業環節順暢可靠,摘凈率、破損率、含雜率等作業性能良好,生產效率可達6-7畝/小時,整體技術性能日趨成熟。
“八行花生撿拾聯合收獲機”在上一輪樣機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了高速平順撿拾、防纏柔順輸送、多級串聯無回繞摘果、無阻滯氣力提升等技術難題。優化提升后的新一輪樣機分別在江蘇常州、泗陽兩地開展了收獲性能試驗。試驗表明,此輪樣機總體配置合理,對田塊的適應性強;撿拾輸送、摘果清選、排草集果等環節順暢可靠;摘凈率、破損率、含雜率等作業性能均達到預期目標;生產效率可達13-18畝/小時,整體技術性能亦趨于成熟。
農機化所土下果實機械化收獲團隊充分利用已有研發基礎和技術沉淀,自主創新,分別于2013年、2014年創制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世界首臺“四行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機”和國內首臺“八行花生撿拾聯合收獲機”,代表了當今高效花生聯合收獲技術發展方向。實現產業化后,對滿足我國花生機械化收獲設備高效化和多元化需求,打破美國花生撿拾聯合收獲技術壟斷,促進我國花生產業健康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