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25周年慶典在京舉行。農業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有關領導到會祝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部分省(市)農科院和農業大學等單位領導也前來祝賀。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領導、兩院院士、院屬41個研究所領導、海內外校友和研究生院全體師生共千余人。大會設一個主會場,兩個視頻轉播分會場。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韓惠鵬主持了大會,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翟虎渠教授在會上作了重要報告,農業部黨組成員于永維同志代表農業部領導在會上作了講話。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國華、農業部原副部長相重揚也到會并講話。
翟虎渠院長在會上作了題為“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再創研究生教育新輝煌”的報告。(全文另行刊登)
農業部領導在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突出強調了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強調了農業科技創新是推進結構調整、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量。他強調,農業高科技領域的突破和發展需要大批農業科技尖端人才;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更需要一大批懂管理、善經營、有創新科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國各類農業人才總量匱乏,結構不盡合理,農村實用人才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嚴重短缺。他說,人才可以引進,但更主要的是要依靠自主培養。中國農科院近兩年的杰出人才計劃非常成功,在實施過程中引進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為農科院新興學科建設和科技攻關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農科院自主培養的人才在科技攻關中始終是非常重要的有生力量。他對中國農科院研究生培養取得的“教學互動”良好效果進行了充分肯定,認為這種方式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促進導師水平上新臺階的有效途徑,是值得推廣的好經驗。他還說,國內國際科研實踐證明,研究生是完成科研教學單位科研任務的重要力量,有時甚至是主要力量。他希望,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要順應形勢,把握大局,抓住機遇,不但要有計劃地培養大批農業科研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還應不斷培訓大量的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為繁榮農村經濟、建設現代化農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承擔起為我國農業科技不斷輸送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國華在講話中說,經過25年的發展壯大,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已經成為我國培養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為我國的農業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作為首批開展農科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能借慶典東風,秉承傳統,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原農業部相重揚副部長首先向大會表示祝賀,之后,他介紹了我國農業系統研究生的發展歷程,從1938年至今,已從全國的128名發展到現在只中國農科院研究生就有數以千計的規模化發展趨勢,體現了黨中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強國、人才富國的戰略思想,說明了農科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迅速。他懷念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恢復了高考和報考研究生制度,使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步入了正軌。他回憶了金善寶、沈其先生為農科研究生教育作出的貢獻。他說,培養人才是長期的工作,不是一代人,一個人的事,而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績。同時,他向研究生院全體師生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研究生院繼續發揚“嚴謹求實”的學風;希望研究生院繼續發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希望研究生院繼續貫徹雙百方針,“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加強國內外交流,取長補短,求得進一步發展。最后,他祝愿中國農科院研究生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最后,韓惠鵬院長表示,在今后的發展中,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要以科學的人才觀指導研究生培養,立足現在,面向未來,求真進取,開拓創新,逐步形成“高層次、研究型、國際化、有特色”的辦學模式,努力把研究生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培養和造就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科院研究生院馬揚副院長、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濤、校友代表、導師代表也在大會上作了發言,大會還宣讀了有關單位的賀電賀信。
大會在《歌唱祖國》的雄偉歌聲中圓滿結束。(稿件 研究生院 攝影 丁麟)
慶典大會之際,各界領導及校友濟濟一堂,暢所欲言
參加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25周年慶典的領導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翟虎渠教授作報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韓惠鵬主持慶典大會
慶典大會現場
分會場一(視頻同步直播):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25周年慶典首次通過網絡視頻會議形式,使多個分會場能同時收看主會場實況,極大方便了研究生院廣大師生.
分會場二:視頻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