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孔明用詳實的案例分析了部分科研工作者在科學道德與學風方面存在的數據造假、數據使用、論文排名、論文投稿、申請項目、成果申報等問題,提出要通過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法律懲戒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學風浮躁、學術失范、行為不端問題。
吳孔明回顧了自己的學習經歷與科研工作體會。他在碩士期間師從劉芹軒先生、博士期間師從郭予元先生,工作后率領科研團隊始終圍繞著棉花害蟲生物學與控制開展研究,致力于探究棉花害蟲種群演替機制、靶標害蟲對Bt棉花的抗性機理、農業昆蟲遷飛機制等3大科學問題,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形成了個人的科學研究操守。在報告結束語中,吳孔明以培養誠信品行、堅持嚴謹學風、恪守科學道德、強化責任意識、攀登科技高峰的科研追求和與會人員共勉,號召植保所廣大科研工作者為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推進植保所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后,吳孔明與現場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針對青年同志提出的如何加強國際交流、如何樹立個人發展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張步江進行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在植保所科學研究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必須要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今后植保道德講堂每年將舉辦兩期,邀請院所內外德學雙修的專家,圍繞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主題,以身邊人講身邊事,全面加強和改進植保所學風道德建設,確保植保所科學研究工作的創新發展。周雪平代表植保所向吳孔明頒發了植保道德講堂第一份演講嘉賓證書。
據悉,植保道德講堂是植保所順應廣大職工群眾要求、順應研究所發展形勢設立的專題講堂。此次植保道德講堂第一期活動,也是植保所迎接“七一”黨的生日的主題活動,還是植保所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自選活動之一。此次活動會場氣氛熱烈,與會人員深受啟發,起到了引導廣大科研工作者熱愛科學和追求真理、激發同志們勇于創新的科研實踐熱情、激勵大家為植物保護學科發展貢獻力量的積極作用。(通訊員 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