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最具開發利用潛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在秸稈的再生利用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秸稈再生時吸收的二氧化碳達到碳平衡,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作用,對緩解和最終解決溫室效應問題具有潛在的貢獻價值。秸稈發電是國際上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裝機容量為12MW機組的生物質發電機組年減排當量二氧化碳約3.85萬噸,可大幅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比燃煤火電清潔得多,極少有污染物(特別是二氧化硫)排放。
中國農業科學院唐華俊研究員領導的全球變化研究團隊采用選擇作物秸稈作為研究對象,從資源、技術、環境和經濟等方面構建了一套生物能源潛力評價的系統方法。該方法首先詳細比較了當前可以用于秸稈發熱和發電的技術和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水平,遴選了與資源潛力相配套的可行技術選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慮了不同技術可能帶來的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壓力;最后,結合投資回報率評價了當前技術條件下秸稈用于發熱和發電的經濟可行性。
研究結果表明,在沒有原材料補貼的情況下,秸稈用于熱力項目經濟回報率較高,而在電力項目中,裝機容量5MW的發電項目經濟可行性最高;從減排和污染物排放的分析來看,1MW的發電項目環境效果最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氣體排放均顯著低于煤炭,對環境保護非常有利。
該研究構建的秸稈資源綜合效益評估工具,可應用于大尺度農田廢棄物能源估算和區域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不同應用方案的組合還可應用于未來農業發展情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優化利用策略擬定。
該研究成果發表于《可更新與可持續能源評價(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全文下載鏈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403211200127X(通訊員 孟秀華)
分享到
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益評估新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時間:2013-01-08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作者:李正國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