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油菜生產方式多樣、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的現狀,農機化所承擔的“油菜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的集成與示范”項目,經過科研人員4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研究開發了適宜我國不同區域的油菜生產全程的機械化技術與裝備。該項目是農機化所承擔的首個公益性行業(農業)科技項目,也是農業部第一批首個以農機為主的行業科技項目。該項目于7月2日通過專家驗收。
該研究集成多種融合品種、栽培和裝備的作業模式,初步建立了適宜我國不同區域的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覆蓋直播、移栽、聯合和分段收獲、種子清選、機械烘干等生產環節,攻克了機械精量直播、免(少)耕播種、施肥、開畦溝聯合作業、油菜裸苗移栽、聯合收獲、分段收獲作業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篩選培育出適合機械化生產的高產、優質、抗倒、抗裂角油菜品種,優化了油菜機械化生產栽培技術規范。
項目充分發揮科研教學機構、農機推廣部門、農業龍頭企業等的優勢和特點,與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緊密結合,取得的成果在油菜生產中得到大面積示范應用,推動了全國油菜機械作業水平的提高和油菜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共篩選和選育適合機械化作業品種(品系)17個,研發完善生產機械和試驗設備12種,研究制定技術標準和作業規程12個,建立示范基地14個、示范點17個。油菜機械化技術累計示范應用20萬畝,適合機械化的油菜品種累計示范推廣210萬畝,示范區機械收獲損失率減少33%,增產2881萬公斤,獲得綜合經濟效益1.5億元。申報專利33項,已授權21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舉辦各類培訓班15次,培訓技術人員400人次、農民1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