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河北省農業廳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主辦的“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華北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現場會”在河北衡水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華北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總指揮、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鄭蕓瑄,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馬榮才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環發所所長張燕卿主持。
會議選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秘書長、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梅旭榮擔任理事會理事長,環發所所長張燕卿擔任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華北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技術總師王慶鎖擔任秘書長。
王漢中指出,華北地區水資源日益趨緊,水資源浪費和地下水超采嚴重,以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協同創新聯盟為引擎,實施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協同創新行動”,滿足京津冀一體化重大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和國家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新需要,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我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中“三個面向”指示要求的重大舉措,對保障國家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以及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就全面開展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協同創新行動,王漢中對聯盟的工作提出5點要求。一是科學提出華北農業節水增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節水總體目標、區域農業結構調整與時空布局以及不同類型區的技術綜合集成方案;二是系統研究構建華北農業節水增效的理論體系;三是要配套先進可行的關鍵技術,注重技術的先進性和經濟的可行性;四是研制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的高科技產品,包括抗旱節水品種、節水灌溉設備等;五是打造不同生態類型區的農業節水增效集成技術示范樣板,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示范效果宣傳;最后要創新聯盟運行機制,大膽探索、務實創新,扎實推動聯盟工作,使協同創新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為促進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和保護地下水資源做出積極貢獻。
據悉,國家華北農業節水增效協同創新聯盟首批成員由4家副理事長單位、26家理事單位組成,包括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相關企業。聯盟面向華北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可持續生產以及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的重大需求,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構建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激勵評價等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凝練聚焦制約華北節水保糧的技術瓶頸和難題,深入開展試驗示范,加強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打造一批華北節水農業基地樣板;通過開展協同創新,研究華北節水種植制度,優化華北農業生產布局方案,創新作物控水提效的種植模式,集成示范不同地區不同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技術體系,探討華北地下水保護的運行機制,創新成果轉化與商業化模式;針對華北節水農業發展中存在的重大科技問題,以實施開展重大任務為紐帶,加強聯合攻關、集成示范,形成“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國家“三農”事業,提出重大政策建議;加強聯盟工作機制創新,積極整合各方農業科技資源,爭取國家、地方財政對聯盟的支持,提高聯盟內外單位的創新積極性與協同攻關力度。
會前,與會代表還集體參加了華北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抗旱節水品種展示和節水保糧模式示范(景縣)現場會。
河北農林科學院院長王慧軍、中國農業大學王福軍教授、新疆天業節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茂序等作為聯盟成員代表作了發言,理事單位的相關專家及企業代表12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會。(通訊員 王佳)